2017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降 降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2)

2018-01-22 17:14 来源:来源:华尔街见闻


  01


  全面二孩政策为何无法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率?


  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能力、年龄、生育偏好等等;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并没有预想的大。


  张 炳(南京大学):很多国家生孩子都免一部分税,中国只是放开二孩,制度没跟上。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政策只是放宽了生育限制,但并未降低生育成本,未能改善生育预期,导致潜在的生育意愿与现实的生育约束矛盾。


  从当前三个主力生育群体看:70后生理上过了黄金生育期;80后主要受生育和养育以及就业养老等成本所限;90后可能在观念意识上有了变化,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


  方向阳(中国财政杂志社):近些出生率相对降低,但总人口仍在增长,只是增速降低。而这样的良好态势的形成恰恰是被国际诟病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及众多城市60、70、80后严格执行政策、作出巨大牺牲的结果,也才有了并不太大的鼓励二孩生育的政策空间。


  蒋青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发展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当经济发展过了一个拐点后,刺激政策估计就没用了。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根据1月18日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7年我国二孩出生占比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预期;一孩出生占比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主要低在一孩出生率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两三年,我国第二次人口高峰期育龄妇女将全部退出育龄期,中国提振二孩生育率的机会已失。


  徐 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人类最终也会走向晚育少子。因为一旦一个国家进入城市化进程,各种非药物的避孕药就渗入每个家庭:(1)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2)女性就业;(3)城市生活成本。


  中国的生育减少带来的最大问题,其实并非劳动力资源短缺。重要的是生育一旦进入萎缩通道,人口就会断崖式下跌,难以逆转。按中国目前的下跌趋势,人口不可能最终稳定在一个所谓的理想规模上,而是会一路下跌。


  王 宇(南京大学):人口的变动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通过国家政策在短期内扭转的。现在,要提高生育率,估计比当年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更难。


  生育率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不断下降。我国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未富先老,经济发展水平还未到富裕的时候,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出现了拐点。


  刘学军(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经济高增长、交通高速发达后,生育率就会下降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这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