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回忆造芯:资金不足借用别人实验室(4)
2018-05-09 17:16 来源:来源:新京报
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万兆网络控制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图 视觉中国 谈“被人利用”
就像刮风下雨,你碰到,躲不开
寻找中国创客:梁宁提到,你冒着一次次被人利用的风险,依然要推行自主可控。
倪光南:你碰到的这些,不是你想要或者你愿意的,就像刮风下雨,你碰到,躲不开。李德磊(方舟科技创办人)不做高科技,炒房产,这是最初无法预料的。当年法治不完善,知识产权没有股权,也就没有话语权。现在的公司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都有股权,是在不断进步。
寻找中国创客:国产操作系统的可替代需要迭代的窗口期,是不是错失了移动端迭代的时机?
倪光南:Wintel已经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一般领域做国产替代是比较难,但涉及信息安全的国家政府层面办公桌面的国产替代比较容易些。而移动端目前还没有很理想的国产操作系统。
过去人们往往会注意终端硬件,对操作系统没有认真研究,软件不被重视。现在国家投入1400亿做集成电路基金,但光是有芯片不够,还要有软件。硬件没有软件支撑是不行的。
当时苹果推出iOS智能手机是2007年,安卓手机大约2009年才推出来,如果中国在苹果手机一出来时,就立刻组织人搞移动操作系统,未必搞不出来,不至于现在被安卓、苹果的操作系统所垄断。
寻找中国创客:这个过程里有哪些经验教训?
倪光南:现在国家对操作系统的项目,支持千万元就算大的,而且往往“撒胡椒面”,不符合操作系统发展规律。世界上就那么几个主要的操作系统,中国能有几家?操作系统高度垄断,要么不支持,要么只支持一两家,撒胡椒面支持方式不符合操作系统的发展规律。
寻找中国创客:你之前提到,操作系统国产化替换在2020年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成果,现在看来可实现吗?
倪光南:政府领域实现这个目标也不是不可能。一般领域要有很大生态支持才行。目前很多省、地方都在分散搞芯片。芯片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各自为战可能产生分散、重复投入。
希望国家基金牵头,民间资金参与,包括企业,共同来做,但要考虑产业布局自主可控。集成电路制造要做好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不能遍地开花,否则会分散、重复建设。
图 视觉中国 谈“举国体制”
只有政府没企业也有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操作系统除了国家力量,企业可能做出来吗?
倪光南:中国企业整体还是有希望的。华为有8万研发人员,还有BAT等也在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加大研发投入。但单个来看,产业界没有足够和微软、Intel、Oracle、苹果相比肩的公司,企业相对弱时政府需要起作用,中国举国体制也比较好做,用中国的资源和能力来做事情。政府不是带领,而是帮助、联合企业,可能事半功倍。
寻找中国创客:有人觉得,全球化市场的大规律下,举国体制已经不适用了。
倪光南:并不是说举国体制就是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可以又有举国体制又有市场竞争的好处,引入良性竞争。没有举国体制很难启动。比如北斗,整合航天和网信领域,政府做有好处。但只有政府没有企业也有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你认为BAT有可能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吗?
倪光南:企业是创新主体,具体芯片、CPU还是靠企业。相信中国很多能干的企业,现在有足够的钱,可以在基础技术领域有所贡献。人工智能芯片,也许BAT会做的很好。
寻找中国创客:有人评价你对自主可控的坚持有些唐吉诃德,你怎么看?
倪光南:没做成事之前,可能都会被当成唐吉诃德。成功需要很长过程,急功近利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另外,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不一定在乎自己有什么成果,要有这个心胸,超脱一些,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从大局看,一个企业不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是一定可以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