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回忆造芯:资金不足借用别人实验室(2)
2018-05-09 17:16 来源:来源:新京报
事实上,倪光南深谙Wintel的走势,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发展。
他所提倡的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其实首先是在政府、大型企业范围内,尤其是关涉到国家安全的部门,在办公场景中实现桌面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在他看来,政府部门实现桌面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完全可能的。并且,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在使用中,让生态丰富起来,从政府领域逐步推进到企业,最后进入更广泛的领域。
摄 新京报记者 吴江 风和日丽时也要警惕安全风险
然而,替代垄断绝非易事。
倪光南作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看来,去推行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义不容辞,就像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科学家,他要呼吁人们警惕那些尚未爆发的安全风险,未雨绸缪,哪怕在风和日丽时。
中国是网络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用户和市场,苹果近五分之一的收入的来自中国。如果没有对禁售芯片这样的大事件发生,可能整个IT界依然可以自豪于做最大的应用市场。
但从PC时代的Wintel垄断,到移动端出现安卓、苹果iOS,中国错失了移动端操作系统迭代的重大机遇。
倪光南看来,芯片禁售事件不只是在供应链、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潜在的更大风险在于网络安全。
北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助理研究员,网络信息安全专家谦恒就曾撰文详细阐述了这种安全隐患,从技术上植入硬件木马是可能的,即利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改变芯片的运算逻辑,从而可以达到攻击的目的。若有硬件木马的存在,一旦触发木马生效的条件,其破坏性将是巨大的,会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甚至系统瘫痪。
硬件木马并非危言耸听。
早在2018年年初,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英特尔、AMD和ARM架构的芯片当中存在“熔断“(Meltdown)”和“幽灵(Spectre)”两个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对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服务器在内的硬件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够让黑客盗取盗用其中的敏感数据信息。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即便芯片已经被安装到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但依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法对芯片所在的终端进行控制。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曹冬的认可。
“就好像你们家在那儿,我有你们家钥匙,只不过是我想不想去,去不去是我的事。远程就可以控制”,曹冬说,手机丢了你着急,信息丢了你不知道。通过芯片后门可以获取用户信息,其实很容易设计一些机制在芯片上做手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