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比海尔还赚钱的冰箱巨头 新飞电器为什么停产?(3)

2018-01-04 16:59 来源:来源:澎湃新闻


  当其他领导纷纷逃离这家“重灾户”后,刘炳银挑起了厂长的重担。为了让企业扭亏,刘炳银发动工人搞起了“短平快”的项目,依靠组装“黑白电视机”和“收录两用机”赚到了180万元。1983年,新乡市无线电厂不仅还清了全部欠款,而且还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看到了电冰箱的热销后,刘炳银决定转产电冰箱并引进意大利飞利浦IRE公司的设备和技术。1984年12月8日,新乡电冰箱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新飞从此正式诞生。一期投资1800多万,6条进口生产线、9条国产生产线,10万台电冰箱生产线于1986年11月10日正式投产。


  投向市场后,“新乡-雪花”牌电冰箱为新飞赢来了上海首届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金兔特别奖”等全国各地多个奖项,荣誉纷至沓来。


  “后来也叫过新乡-菲利普,但是产生了法律纠纷,所以后来就改成了‘新飞’,飞字实际是取的‘菲利普’的菲字谐音。”曾在新飞辅佐刘炳银的一位“老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1988年,新乡电冰箱厂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生产计划,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人均创利税均位居新乡市之首,新飞成了新乡市的明星企业。1989年新飞冰箱厂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利润2879万元。


  “他虽然小学四年级都没念完,但是敢想敢干,有想法,管理非常严格。”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他曾公开表示“谁砸新飞的牌子,就敲掉谁的饭碗”。


  1990年5月20日,刘炳银当着数百名新飞冰箱销售商代表、新闻媒体和新飞员工的面,抡起大锤砸向4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同年9月,刘炳银再次集中销毁了10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免掉了分管质量的副厂长,全厂停产一个月,全厂管理人员的工资下调30%,开展全员质量整顿。”


  除了严格管理产品质量,不按常理出牌的刘炳银,还在那个年代大胆的打破了很多员工在国企的僵化思想。


  在当时总有人认为,“进了新飞门,就是国企人;不管干不干,不少三顿饭。”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当时是刷在墙上的,刘炳银是真处理人。”上述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率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的僵化制度,搞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一个副厂长因为干得不好,直接免到厂区推板车。


  1991年12月18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新乡电冰箱厂为基础,联合省内外数十家电冰箱配套件生产厂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了河南新飞电器集团。


  1994年1月18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改制为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内部持股比例占17.04%,国有资产股权比例占82.96%。


  “1991年至1994年,新飞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长。”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刘炳银的带领下,新飞曾一度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位。


1990年5月20日,新飞公司销毁400台不合格冰箱现场。 图片来自《广告到底》

  1990年5月20日,新飞公司销毁400台不合格冰箱现场。 图片来自《广告到底》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