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谈房价2018:成都7万人疯抢1千套房怎么回事?(2)
18-05-18 11:26 来源:至诚财经网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当下房地产最核心的政策,可是,在荒唐的限价政策下,房子既不是住的,也不是炒的,而是变成了“抢”的和“摇”的。按照楼市的基本规律,在经历2016年和2017年的需求释放和市场上涨之后,今年三线以上的城市的市场应该是稳中趋降。
除了西安、太原、大连、沈阳、长春、昆明、南宁等以前价格偏低的大城市,大部分的城市,在出台近300多项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事实上已经降温,比如一线城市、环北京城市、一些价格上涨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二线城市,如厦门、合肥等。
但是,不断上演的抢房闹剧却让大家对市场的真实温度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市场依旧火爆,新房一开盘基本秒光,加剧了市场的焦虑,真正扰乱了市场的基本秩序和规律。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掩耳盗铃的限价政策。
“限价”等于是摁住了温度计,明明水温60度,却给你硬性规定指针不能超过30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指出限价的危害。限高价楼盘,不过是为了让温度计的数字好看,而不是为了让温度真的降下来。
限价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限价与“房子是用来住的”政策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现有的限价政策限的都是高价楼盘,其实,每个城市的高价楼盘确实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高端楼盘属于有钱人,对高端楼盘进行限价,本质上不是让没钱人买房,而是让有钱人买便宜房。
如果限价像成都、南京等城市一样不合理,必然出现新房和二手房的严重倒挂,严重倒挂等于人为创造了“套利”空间,套利的结果是本来不想买房的人,但凡有资格都会参与到抢房子的游戏中来,因为一旦抢到,等于白白的捡钱,这种机会,甚至不需要动员,但凡有点智商的脚指头都知道应该怎么办。
结果是,本来只有100人需要买房,巨大套利的诱惑使得1万人参与到抢房子的游戏中来,烘托的温度甚至比炒房还可怕,不仅仅没有使房市降温,反而人为制造巨大的焦虑,制造出全民炒房的闹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