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三巨头”半年业绩均上涨 中型房企增长明显(3)

2018-07-05 09:04 来源:和讯房产


  6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企业外债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这些企业评级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经营收入和利润不高,自身实力有限,但申请备案登记的外债规模偏大,动辄五六亿美元,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申请发债规模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项目本身收入偿还贷款的能力。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外汇收入来源,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较弱。”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其间,还有国开行收紧棚改货币化安置项目审批权限的传闻。虽未最终证实,但棚改货币化逐渐“退场”,被认为是大趋势。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这一系列利空消息,将对房企产生诸多影响。其中,银行、海外融资渠道收紧,将使房企的资金压力继续加大;七部委治理市场乱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款速度;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收紧,则意味着三四线楼市逐步降温,对业绩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表示,从房企资金兑付压力来看,压力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真正体现(2016年房企集中加杠杆扩张,借贷资金平均周期2年,因此,2018年资金到期兑付相对集中)。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房企会寻求主动降价。


  福建某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企业应对资金压力的手段,无非是“少举债、少拿地、快周转、薄利润”。因此,未来不排除以价换量现象的出现。


  他同时表示,这种“以价换量”只是短期策略,并不会刺激销售规模大幅攀高。这是因为,房企对今年的市场判断普遍趋于谨慎,拿地扩张的步伐已明显放缓,整体的推盘节奏也慢于去年。“除非在规模上有想法,否则不会有前期那样的增速。”


  但该人士并不担心完不成销售目标,一方面,出于对市场的判断,企业在制定今年销售目标时,增速已经比去年有所下调;另一方面,过去两年间,大中型房企进行了大量货值储备,随时可以释放。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