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是租房好?算得太明白的可能会哭

2018-05-29 13:56 来源:搜狐

  买房还是租房好?算得太明白的最后可能会哭


  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先算数学题 买房还是租房好,其实都是看到头来谁花钱少、谁赚钱多。那就是算数学题咯。 1、年成本法 购房者的使用成本是首付款占用造成的机会成本,以及房屋贷款利息,而租房者的使用成本是房租。那么可以考虑这些因素来计算成本。 2、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考虑一个固定居住期间内,讲租房和购房的


  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先算数学题


  买房还是租房好,其实都是看到头来谁花钱少、谁赚钱多。那就是算数学题咯。


  1、年成本法


  购房者的使用成本是首付款占用造成的机会成本,以及房屋贷款利息,而租房者的使用成本是房租。那么可以考虑这些因素来计算成本。


  2、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考虑一个固定居住期间内,讲租房和购房的现金流还原至现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比较两者的现值,较低者对我们而言就是更经济实惠的。


  你看懂了吗?小编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看了好多人算的公式,得出的结论都是从最近几年的房价和租价比较看(不考虑租金上涨因素和利率变动因素哦),租房更划算哦。


  数学好的“精明人”最后可能会哭


  但人算不如天算,天算是什么?就是你算不准的,比如:房租是否会每年调整;房价涨升潜力;利率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公式来计算购房和租房成本,但却不能未卜先知。


  再举个栗子:


  前两天有个新闻,说一起工作的哥们,曾经一起租房。一个呢,选择了买房,苦哈哈的当房奴,每天愁眉苦脸的背月供;一个呢,看着房奴兄弟的笑话,打定了主意不买房,住在别人家里,把钱用在享受生活上,而且房租远比房贷月供低呢。


  十年过去了,租房的兄弟哭了。因为工资虽然涨了,但是房租也涨啊,而且涨幅好像房租还高那么一点点。


  数据来说话,小编从中国房地产协会官网上找了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各月住宅租金也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北京的月租金已从1月份的4262元,一路涨至6月份的4743.98元,涨幅达11.3%。


  小编觉得,最可怜的不是房租比人家月供都贵了,而是房价早已上天,再也不是你当年垫垫脚就能够得着的那个房价了。就不贴房价走势图了,太刺激。


  综上所述,买房还是租房,还是要看你对收入的预期、对房价涨幅的预期、对房租涨幅的预期,最关键的,还是看你的荷包胀得有多快。


  哪些人不适合买房?


  1、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般来说,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收入低、开支也低,如果不做啃老族,房是买不起的,啃老也容易把年迈的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花光。如果你不幸在北上深,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不一定够首付呢。所以刚毕业的小年轻们是不适合租房的,合租最好,有朋友一起交流不孤单,还省钱。超越个人能力过早地背上房贷,反而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


  2、工作地点和生活范围不固定者。说白了就是经常出差,经常换地方,这种人也是不太适宜买房固定下来的。因为房屋是不动产,不会随着你说走就走。所以,这种人群不要冲动买房,可以先租房。当然,要是有钱,且看好房市,可以投资不自住。


  3、储蓄不多的家庭。说白一点就是,家里没钱就别买房了。首付款+上缴契税+公共维修基金+保险费用+装修+购买家电家具=总房款的40%左右。以深圳为例,买个400万的房,手里没个160万肯定是捉襟见肘的。所以收入不稳定,财力不雄厚的小伙伴,在没有经济实力买房的情况下,租房也挺好的,至少还可以租个比买的更大更便利的房子呢。


  4、不急需买房且辨不清房价走势者。房价是涨是跌,众口不一。很难凭肉眼观察出房价走势,所以也可以不急于马上买房,不如“以静制动”,暂时租房,静观其变。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很有钱,可以随便买买买。


  5、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人,比如脱口秀出名的金星,比如高晓松。金星宁可每年几百万租住在饭店约不买房,因为她说租房给了她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度。


  买房还是租房 还不光是钱的问题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房子,意味着很多,比如你孩子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园规定有房的学费就比没房的低,比如你办暂住证、孩子上学,房东死活不愿借你房产证,再比如……


  房租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而有泡沫的房价,反映的是高收入人群的支付能力。我们普通人呢,奋斗大半生所得都也许不足以为自己或者为家人置办一套房子。


  话又说回来,有的人认为在这个世间奔波劳累,在某个角落有一个能让你落脚的地方是多么大的安慰;有的人认为房子不是根,家人才是根,跟自己想要一起的人在一起,有没有房子又有什么所谓呢?有的人认为如果只有一笔钱够你买房或者投资自己,那还不如买个开心呢。


  高晓松那句话说的特别好:


  归根到底,这还是价值观的问题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