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隐形价目表:真的会成为求职路上的障碍吗?(3)

2018-06-08 17:12 来源:来源:中国青年报


  专家解读:求职核心点是“职业认同”,找准方向早做准备


  对于应届毕业生焦虑的“隐形价目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职业生涯规划专家高艳给出分析和建议。她认为,过分相信“隐形价目表”能决定求职成败,实则是给自己寻求安慰和借口。


  高艳指出,首先从企业的角度,人力资源的思路是帮助公司找合适的人,更保险地排除不合适的人。“在短时间内,名校背景可以为我的选择背书,挑错人的概率降低,找对人可能性更大”。


  名校固然能在人力资源的初步筛选中获得一点“快速通道”的便捷,但是不意味着这条路对于非名校或其他条件不占优势的学生就彻底堵死。


  “有一条路可以绕过去,那就是通过其他方式展示我可以做这个工作。”高艳指出,毕业生求职的核心点,不是什么牌子学历,而是自己清楚知道要去哪儿,即“职业认同”,“明确知道我是谁要去哪儿,就可以早早做准备,早早找准定位”。


  高艳表示,对自我职业的清楚定位,需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通过大学实习明白自己适合去哪儿,不宜去哪儿。


  她接触过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女孩,大一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对未来规划迷茫,于是通过参加校园社团挖掘出对金融的兴趣,进而沿着这条兴趣线索,开始辅修金融专业、暑期寻找实习机会,一步一个台阶,卖力学习和工作,最后进入非常满意的投行。


  “我们常说一句话,你知道想去哪儿,全世界都为你让路;如果不知道,一路都是逆风。”高艳提醒说,“隐形价目表”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幌子,有人走不出来,就会一直被蒙蔽住。“你去了大公司,拥有所谓亮闪闪的头衔,就一定开心,一定合适吗?”


  她建议,在校期间,大学生尽量早作规划并投入实习,提前在公司和行业内留下好印象,同时可请内部认识的师兄师姐适当推荐。


  另外,对毕业求职的第一个平台无需太过焦虑。“人生是马拉松,关键竞争力还是实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不要太着急,后续还可以努力,社会环境会还给你一个好的结果”。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英熙、白芹、王剑为化名)


  见习记者 沈杰群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