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大撤退:利群接盘在中国剩余门店(2)

2018-05-21 17:13 来源:来源:经济观察报


  就在上个月,韩国乐天刚刚以24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的价格,向中国物美集团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铺。这被认为是乐天玛特在中国南区和北区最为核心的两块资产。至此,乐天玛特手中仅剩华中、东北地区的14家店铺,距离完成这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只差最后一步。


  十年一场梦。在车巍看来,“萨德”风波只是加速乐天玛特败退的一个导火索,此前韩国乐天方面已经收缩中国战略。而这一切还要从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开始说起。


  让车巍至今引以为豪的是,他曾是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后第一名本土业务员工,“我的工号是NO.006,前五个均是韩方高管。在我入职前,乐天玛特在华本土雇员只有翻译。”


  2007年以前,乐天玛特在深圳、上海设立事务所从事贸易。2007年春天,这家韩国零售巨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乐天玛特从海上抢滩后兵分两路——一边以12.8亿元的对价鲸吞万客隆北京8家门店100%的股权;一边因地缘关系,首先在山东青岛设立代表处,筹建乐天玛特在华第一家店——青岛城阳宝龙店。


  “当时第一家店投资高达3.2亿元,装修就耗资八千万元,连货架、瓷砖都是从韩国过来。开店成本远远高于中国本土企业。”车巍回忆道,由于并购万客隆时北京8家门店都在经营状态,青岛宝龙店虽是第一家自建超市,却是第九家门店。车巍日后也成了乐天玛特第一家自建店的店长。


  自行建店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周期,在短时间内抢占中国市场的速度远不及并购。2009年10月乐天玛特击败本土零售巨头物美,以48.7亿港元(按当年汇率折合60多亿元人民币)对江苏时代超市进行了全盘并购,保留了65家超市。


  至此,乐天玛特借助两次并购,短时间内将门店数增至82家,初步完成布局中国的雏形——通过并购万客隆迅速组建起中国北区,通过并购时代超市搭起中国南区的框架。当时,乐天玛特在韩国仅有84家门店、印尼19家、越南1家。中国市场开店数量占近乎一半。


  此后,乐天玛特更是制定出宏伟的中国规划,“将以北京、山东、天津、辽宁为先期扩展领域,逐步开拓全国市场,预计在2018年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30兆韩元”,并在官方网站公开打出“亚洲零售业之最”的梦想。


  败走中国内情


  车巍在乐天玛特工作8年,先后任职山东三个超市的店长,后来又负责整个山东区域的采购业务。随着工作的深入,他逐渐发现这家韩国零售巨头败走中国的诸多端倪。


  作为一家韩资企业,乐天玛特有着很浓的家长制氛围。踏足中国市场后,公司行政、财务、人事均由韩方派员任职。这些韩方高管平时在公司内部说一不二,一旦下达任务就必须完成,否则就会受到重罚。可在部分中低层本土员工看来,韩方高管的指令往往与市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比如,韩方高管会按照发展规划确定本年度各区域开店数量,平时店租成本为每天每平方米2元,市场开发部门人员为完成任务不惜出高价,有时甚至会达到3元、4元。高昂的店租直接拉抬了经营成本。“平时,韩国总部派驻的韩方高管数量多达三四十名,每个高管每人每月开支高达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车巍回忆道,韩国企业有着优厚的福利待遇,高管赴华任职可携带家眷,韩国每家有三四个孩子,教育、医疗、住宿费用全部由公司报销承担。有些韩方高管每月仅房租就高达三四万元。“更多中层和基层员工来自中国本土不同的公司。乐天玛特通过并购过快扩张,但人员储备不足,加之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各个店面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


  除了前期开店、人员成本远高于中国本土企业,超市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韩方人员追求开店的广度,致使很多城市都是单店运营,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供应链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车巍曾负责区域采购业务,他指出,乐天玛特总部采购部门只负责合同审批,供应商则由各个区域在当地选取。开店数量看似不少,乐天玛特却始终没有真正做到集中采购。


  韩方一般很讲信誉,采购的商品只要进店就认可为完成交割,财务就会立即付款。而中国本土超市往往会将款项拖欠一段时间,如商品到期无法尽数销售,还会与厂家谈判进行退货退款。


  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乐天玛特抢滩中国的道路并不顺利。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乐天玛特合计亏损195亿韩元。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乐天玛特海外市场共亏损240亿韩元,其中九成出血点仍在中国区。


  更让中方员工感到忧虑的是,韩国乐天集团家族内部爆发的“争权夺利”。据韩国媒体报道,此前乐天集团由创始人兼总会长辛格浩的次子辛东彬主政。2015年1月,辛格浩又支持长子辛东主掌权,将身边次子辛东彬的心腹“赶走”,而中国市场持续亏损也成了家族矛盾的一个焦点。“在乐天家族内斗时,乐天玛特的中国战略也出现了摇摆,开店计划受到干扰,甚至关停许多店面,中国市场由扩张转向收缩。”让车巍念念不忘的正是这一年7月,他所在的山东大区关闭了青岛、威海和潍坊五家超市,其他地区卖场也相继出现关店现象。


  直到2017年初,韩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把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星州基地。也正是由于乐天集团董事局为部署萨德供地,引发消费者抗议。最初,韩国乐天集团公开声称“绝不放弃中国业务”。


  可仅仅一个多月后,乐天集团在华112家门店已关闭87家,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乐天集团表示,截至2017年8月,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在中国已损失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如停业状态持续到年底,损失金额将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


  短时间内企业恢复经营无望,乐天集团被迫从2017年9月着手出售停业中的乐天玛特。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