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芳铁腕三年 终成茅台集团第三代掌门人(3)

2018-05-15 17:20 来源:来源:时代周报


  打破“一枝独秀”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李保芳在任期间,茅台最大的变化便是逐渐改变此前茅台酒一家独大的局面。以2015年为例,集团公司当期的收入为419.12亿元,而贵州茅台的收入为326.6亿元。


  李保芳上任后不久便提出“一枝独秀不是春”,而发展非茅台酒业务的第一枪便选在了系列酒。


  2016年,茅台将茅台酒经销商大会同茅台酱香酒经销商大会放在一同举行,茅台领导层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系列酒的发展,在此之前更将悍将李明灿调到系列酒公司主事。


  近两年来,茅台系列酒涨势喜人。2015年年报中对公司主要业务的描述还是“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到了2016年已经变更为“茅台酒及系列酒的生产与销售”。这一项的数据也由2015年的营业收入11.0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27亿元再到2017年的57.74亿元,毛利从52.89%到53.55%再到62.75%。


  “2016年以来的系列酒营销,是茅台最值得总结和肯定的标志性亮点……基本与茅台酒形成了‘双轮驱动’格局。”在2018年1月5日举行的2017年度酱香系列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开幕式上,李保芳如是说。


  在此过程中,茅台也在积极进行品牌梳理。2017年,茅台集团品牌瘦身成效明显,由原有的210个品牌2389款产品砍到59个品牌406款产品。


  不过,仅仅依靠白酒业务,显然难以撑起茅台的“千亿目标”。


  按照茅台的战略规划,到了2020年,酒类板块的营收将占到公司酒类收入的65%-70%,而非酒类业务收入占30%-35%。在茅台集团的“十三五”规划中,茅台集团的战略定位被描述为“产融结合”的国际化酒业投资控股集团,基于传统核心产品积累的现金流,通过股权、投资等手段,进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为企业的成长打造新的增长平台。


  近年来,茅台集团在金融、物流、教育等非白酒业务不断落子,其中对金融板块兴趣最浓。


  2017年8月8日,茅台集团董事会通过《关于筹建成立茅台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议案》,该议案表示,茅台集团将更为有效地整合集团金融资源,快速发展金融业务,成立茅台集团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金融”),打造除酒业板块以外最大的收入和利润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后的茅台金融将由茅台集团全资控股,总部设立在贵阳,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营业分部。而正在创建的全方位牌照的金融体系,涉及保险、金融、证券行业。


  预计到2020年,茅台金融的资产规模将达到近5500亿元,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实际上,茅台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013年3月,茅台财务公司注册成立,由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亲自挂帅,任财务公司董事长。2017年2月,由茅台相对控股的华贵保险正式开业,这也被认作茅台集团拓展金融板块的关键性一步。


  除亲自设立公司外,茅台集团还参股贵州银行、贵阳银行(13.780, 0.02, 0.15%)、贵银金租等八家金融企业。


  也许是因为缺少经验,除茅台财务公司外,茅台集团在进军大部分金融板块时均会选择与有经验的金融机构合作,例如建信信托、华康保险、贵阳银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千亿目标”外,茅台集团“十三五”规划的另一目标是打造2-3家上市公司。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