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10亿规模产品违约?遇到银行理财产品违约该怎么办?(4)
2018-01-08 17:14 来源:来源:金融观察家
融众小贷(二期)
据基金管理报告,对融众小贷的第一笔1.5亿元投资,于2014年10月退出,实现投资收益2290万元;之后,弘毅一期追加了1.5亿元开展二期投资,年利率16%,但2015年年底展期半年后,由于资金流动性原因,融众小贷未能在2016 年6 月贷款到期时还款,已造成逾期。”
中联重机
弘毅一期于2014年8月联手弘毅投资的被投企业中联重科,投资奇瑞重工(后更名为中联重机)。其中,弘毅一期出资额1.13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5%,中联重机计划2015年年底挂牌新三板。
但随着中联重机冲刺新三板受阻,方案改为:将以大股东回购的方式,于2017年实现退出。但截至目前,该项目依旧未能退出。
上海誉丰项目
弘毅一期分别于2015年6月、7月和10月三次向上海誉丰提供共计1.3亿元人民币,资金用途为补充借款人流动资金。由于银行抽贷造成债务危机,上海誉丰资金链断裂,预计上海誉丰总负债为10亿元,可处置资产总值仅3.2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投资了六个项目,三个出现了问题,这才是产品违约的根本原因!
钱还能拿回来吗?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投资人的钱还能拿回来吗?
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最终处理的结果,应该正如那位招行客户经理所说:本金可以拿回来,但是“收益甚微”!
也就是说,投了这个产品的投资人,他们的10.4亿资金被别人借走,然后白白地用了4年!
责任应该在谁?
观察君认为两方都存在问题,招行可能应承担较大责任:
招商银行:
第一: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私自承诺收益
11%-13%年化收益率,招商银行并没有为投资人出示担保函,虽然这是客户经理的个人行为,但是招行存在监督管理上的失误。
第二:未能充分提示风险
该产品风险早已出现,但招行私人银行部工作人员始终未对风险进行充分揭示,导致投资人出现投资上的错误判断
投资人:
在招行并没有出具担保函的基础上,投资人依然选择相信客户经理许诺的投资收益率,说明投资人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的风险和运作机制并没有完全的了解。
结语!
上个月,陆金服刚刚爆出了1.4亿资管计划违约;还没过一个月,又出现了招商银行10亿产品违约,观察君还了解到上个月交通银行也出现3亿理财产品退出!
单独来看,可能只是几起无伤大雅的资管行业违约事件,但如果把这一系列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就可以看到背后的真相!
那就是,在国家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资产管理行业的刚性兑付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拿不到投资收益,甚至是投资本金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