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煎饼果子都扫码 央行发布二维码支付新规(5)
2017-12-28 16:58 来源:来源:券商中国
条码支付市场三乱象
条码支付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在推动和优化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这一市场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同时,积累的风险隐患也愈发突出。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条码支付业务发展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条码支付在降低商户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剧收单市场乱象。由于条码支付设备成本低于传统的银行卡受理终端,还可通过张贴静态条码实现收付款业务,能够满足小微商户的非现金支付受理需求。但是,部分市场机构利用条码可远程发送、不受专业受理终端限制的特点,加剧了套现、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单乱象,存在各类安全隐患。
二是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三是条码支付借助开放互联网和非专业设备进行交易处理,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
(1)、可视化风险,条码在开放互联网环境下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不法分子可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在支付凭证有效期内盗用资金;易携带恶意代码的风险,条码不仅可存储支付要素,也可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不法分子可将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诱导客户扫描,窃取支付敏感信息;
(2)、信息单向交互风险,条码支付相较于银行卡支付,其使用交易指令单向验证简化支付流程从而提升用户感受的体验优势使得其易于被黑客绕过银行卡身份认证机制,实施“中间人”攻击,造成用户资金失窃。
(3)、扫码设备安全强度低的风险,条码支付对设备要求低,普通的手机摄像头、超市简易的收银机扫描枪等不具备加密、防拆机等安全功能的设备均可识别条码,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改装使用。
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称,《规范》是条码支付的“驾驶证”。此前条码支付过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也触发了市场的无序竞争,“无证驾驶”、“危险驾驶”风险集中。自2014年始,各类市场主体唯恐落后于人,部分支付机构采取持续补贴、交叉补贴的方式大搞“跑马圈地”,将支付业务应有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业务规则的统一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合规性统统置于脑后,造成条码支付风险频发。为此,央行果断采取了暂停业务的监管措施。其后,随着支付标记化等技术成熟,在移动支付中得到稳健的应用,条码支付的技术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关各方对条码支付的业务与技术规范进行持续论证与验证;但各方仍都期待央行适时推出条码支付的“驾驶证”与“交规”。今天,央行审时度势的发布了《规范》,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