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王正华: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财经屋
18-07-09 17:25 来源:未知
【人物名片】王正华,春秋集团董事长。
王正华“总在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而立之年开始创业,率先专攻散客旅游,大胆推行廉价航空,他敢想敢做敢创新,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弃官从商
王正华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
作为兄长,王正华非常勤劳、懂事,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帮母亲做家务,晚上则要帮忙辅导弟弟妹妹功课。
后来因为赶上了文革,成绩优异的王正华错失了读大学的机会。直到1971年,父母使尽浑身解数才为他在长宁区遵义街道谋得一份工作。
在单位里,王正华工作勤奋,恪职尽守,领导交给的任务每次都超额超值完成,很快当上了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
1980年,中央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上海一下子涌进来二、三十万返城知青。为了大批返程知青的工作问题,王正华一口气办了客运、货运、汽车租赁和旅行社等5个公司。
在他的努力下,仅仅3年时间,几个企业就相继走上了正轨,“每天有40辆客车往返上海和扬州之间,货运公司一天也有70单生意”。只有春秋国旅毫无起色。
也正是创办这些企业的过程中,王正华发现自己更适合从商。“我的性格比较直率,不会政府机关那些虚虚实实的,我觉得做点事业更适合我。”
1985年,41岁的王正华不顾别人的眼光,舍弃“公职”,下海创业,离开时他只带走了旅行社。
专攻散客
当时,上海旅游市场已经被国有旅行社和几大民营巨头垄断,只有20平米的春秋国旅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正华“完全没有头绪。”
直到他看到《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这本书,认真阅读过后,他发现“国外散客游占了85%的市场份额,而国内90%都是集体游,天壤之别。”他深受启发,决定“专攻散客!”
首先,重新选址。王正华花6000元租下西藏路上的一间100平米的临街商铺,又花5000元对店面进行了装修,“门口还租了一台老爷车。”
接着,仿照欧美的旅游模式,制定度假线路。“上海周边一日游、江浙三日游、海南岛七日游”,“凑足10人就出发!”
繁华的地段,加上豪华的装修,春秋国旅很快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第一天就涌上来50多人咨询。一年以后,春秋国旅的营业额猛增到60万。
之后,王正华又率先引进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电脑管理旅游路线,节省了20%的人工成本。
此外,他还实行代理商模式,“通过优厚的佣金来吸引中小型旅行社加盟。”
到了1997年,春秋国旅在上海开了50家门店,在全国设有31家分社、3000家代理商,一举成为全国民营旅行社的龙头老大。
廉价航空
此时,王正华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他发现,当时稍微远一点城市很少有游客,因为飞机票太贵,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能不能把航空成本降下来?”
很快,他从上海往返北京的飞机空闲座位中发现了商机。
他跟航空公司合作,让航空公司将每次的空座位卖给他,自己保证每个月卖掉5000张票,前提是价格按照市场价的1/3。
当时,春秋国旅每天往返上海和北京就有500多人,王正华信心十足。
果然,特价机票一经推出,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第二个月的销量更是突破1.5万张。
随后,王正华成立春秋包机旅行社,包机(承包某一时段的飞机航线)机票的价格是正常价格的2折到4折。到了2002年,春秋国旅每年的包机已经达到了3000架次。
2004年,王正华成立春秋航空公司,并且喊出“廉价航空”的口号。
自开航以来,春秋航空凭借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机票价格,获得超高的客座率,8个月后就实现盈利1000万。
加上提高飞机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策略,春秋航空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春秋航空登陆上交所,成为我国民营航空第一股,当日市值超过500亿。
此时,已经71岁的王正华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