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十大热点出炉 2018两会十大热点是什么?(2)

18-03-20 13:31 来源:人民网


  1、专家、委员献言献策,为医改操碎了心


  两会前夕,在中国网举办的“建言医改”主题沙龙活动中,各位委员、专家等就“医改”话题献言献策,提出了建设性了意见和建议。


  预防胜于治疗,将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现在很多医院,90%以上的资源用于治疗疾病,预防仅占10%”,专家建议,加强预防胜于治疗。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病是个人的事,预防则是社会的责任。预防属于公共卫生,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慢病消耗了我国大部分医疗资金,而这些资金却难以维护人民的健康。要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治未病的政策落到实处。


  也有专家认为,健康教育是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


  破除人才壁垒,提高基层医卫人才待遇


  “医院大楼建起来了,核磁共振设备安装了,但是优秀的医生短缺,能够操作机器的专家很少,这是严重的问题。2017年洪湖市人民医院招聘了30名本科生,只留下了3个……”一位基层医院的院长说出了基层医院的尴尬。


  近10多年来,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子和设备有了显著改善,但专业人员如何“留得住、用得上”是个没有解决好的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积极的医卫人才鼓励政策,把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医院。“不仅仅是人才问题,如果把老百姓的健康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健康中国就有望真正落实下来。”


  把独立非盈利卫生行业单位变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那么,取消“以药养医”,医院如何生存?


  一些附属医院是属于教育部的单位,而教育部没有拨款和补偿,取消“以药养医”后,这些医院是得不到医疗费用补偿的,这样的医院其实是在亏钱卖药。


  专家建议,把独立非盈利的卫生行业单位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变成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另外无论医院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都是服务所在属地的群众,取消“以医养药”后的差额,除了中央补贴一部分,剩下的应该由属地补贴解决。


  支持社会办医,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主要部署了10项工作,其中第9项就是“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那么民营医院究竟该如何发展呢?


  专家建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民营医疗机构要进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不足,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2016年在中国卫生总费中,个人支付的比例已经降到了30%以下,政府支付的占31%,社会资本所支付的部分超过了40%。社会资本办医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国家政策是明确的,但是社会资本办医仍存在着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