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抢夺智能汽车入口 资本布局电动车全产业链(2)
2017-12-18 17:25 来源:东方财富网
资本锁定电动车全产业链
随着电动车产量和需求的激增,电动车相关技术方面的投资受到热捧。
以蔚来汽车为例,蔚来汽车在美国硅谷的北美运营中心设有自动驾驶和软件开发团队。有媒体此前报道称,蔚来汽车有意出售北美公司部分股份,售价在3亿~4亿美元,这将让该公司北美团队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尽管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郑显聪向第一财经记者否认了上述消息,但10亿美元的估值意味着蔚来汽车仅自动驾驶的研发团队就已经成为一个独角兽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技术公司中,独家兽企业目前包括Zoox、Quanergy以及Velodyne等,均来自美国硅谷。
GPU芯片制造巨头英伟达(Nvidia)今年8月宣布了首个针对无人驾驶的中国投资项目,投资了中国货运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图森未来提供计算机视觉为主的低成本、可商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打造高速场景下的L4级别(SAE)自动驾驶卡车。公司今年完成了由新浪领投的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数亿美元。
而中国传统汽车制造上也在联合资本,加大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比如江铃集团2015年起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部门,投资80亿元人民币发展新能源汽车,并成立新能源研究院,与清华、北航、哈工大等高效展开合作。今年10月,江铃集团与安泰科技、启赋资本成立了一只4亿人民币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电池、车身等汽车新材料领域。
资本的另一大布局是电动汽车电池资源的控制。继上汽集团牵手宁德时代后,上个月,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也相继入股宁德时代。另外,根据宁德时代最近的一笔股权再融资显示,公司估值已达840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和长城汽车,这家电池巨头已经启动了IPO计划。
矿产资源情报数据提供商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BMI)近期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正在锁定全球锂电池上游资源的供应链,并且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
挑战续航痛点难题
虽然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在应用场景中,如何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问题,让其具有和传统车一样的便利性,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
以特斯拉为例,其通过加大电池组的模式,将旗下车型的最大续航里程提升至500公里,它的快充服务可以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为车充满电。但其便利性依然与传统汽车存在差距。
此次蔚来汽车发布了旗下电能服务体系NIO Power,这一体系包含多个选项:首先,家庭可安装充电桩者,蔚来可以免费赠送充电桩;ES8搭载了可换电架构,自身无法在居住场所解决充电问题的车主,也可以选择换电服务,整个换电时间不到3分钟;同时,蔚来还整合了国网的快充体系;最后,蔚来还为消费者提供移动充电车服务,能做到加电10分钟续航100公里。
换电模式并非蔚来首创,在此之前,包括北汽以及力帆等企业,都已经在尝试这一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服务的应用场景都是在出租车或者专车等运营市场,司机并非车的拥有者,所以并不会担忧比如“一块新电池换得一块旧电池”这样的问题,但在私人市场,消费者势必不能接受。
为此,蔚来设计了基于换电服务的电池租用方案,少付10万元车款,每月1280元的租金,就可以使用包括换电、充电在内的服务。
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点在于,电池和车并不是一对一绑定的模式,未来当电池续航里程提升,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升级的电池包,让ES8的续航里程还会提高。
按照蔚来的规划,到2020年,蔚来计划在全国建设超过1100座换电站,同时投放超过1200辆移动充电车。
目前来看,尚未有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提出如此缜密和完善的用电服务体系。但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