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龙羊峡虹鳟养殖争议 “承包了”市场1/3的“三文鱼”(2)

2018-07-04 17:13 来源:来源:澎湃新闻


  2014年8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民泽公司龙羊峡水库鲑鳟鱼养殖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环评公示(下称“环评公示”)。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该项目已处于运营状态,此环评属于补充环评。


  环评公示认为,部分养殖的鱼类会在养殖过程中逃逸,与河中的土著物种进行种间杂交,从而造成外源基因污染。而养殖的鱼类又常是高产出率、低繁殖性,依赖人工饲养、繁殖为主要性状,在与土著种类杂交后,会造成水库鱼类竞争性下降,危及土著物种的生存。


  据当地渔民介绍,黄河上游流域中从网箱中逃出来的虹鳟很多。一位龙羊峡镇的渔民对澎湃新闻称,很多时候下网捕的就是从网箱里跑出来的虹鳟,“风浪大的时候,养殖网箱翻掉,两万多条,一晚上都跑完了。”


  常在龙羊峡钓鱼的一位垂钓爱好者称有时候运气好,十几分钟能钓上四五条。垂钓处即黄河贵德段特有鱼类水产种质保护区内。


  不过,目前民泽公司养殖的多是三倍体的虹鳟。


  文献显示,因为三倍体鱼类普遍具有不育的特性,相比同胞二倍体鱼类在生长上存在的优势,从理论上可解释为:一般细胞内含奇数染色体组很容易导致性腺发育的衰退,在普通(二倍体)鱼类中用来促进性腺发育的能量,在三倍体鱼类中用在促进其生长上,从而提高饵料转化率。


  所以,目前的三倍体虹鳟逃逸后,因为不育,不会影响土著鱼的基因。同时无法繁衍后代,也难以长期影响土著鱼的生存。


  文献《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称,虽然外来鱼类和土著鱼类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但是外来鱼类对土著鱼类和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饲料中大量营养元素可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虹鳟养殖目前已经是龙羊峡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共和县人民政府网站2015年的消息显示,自龙羊峡镇引进三文鱼(应为虹鳟)养殖技术以来,全镇有1300余人,参与到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的行列中,带动全镇农牧民平均收入从1800多元增至4000多元,整个龙羊峡镇通过三文鱼(虹鳟)产业链条的带动取得产值达7000万元。龙羊峡镇旅游业也借力于三文鱼(虹鳟)养殖,以龙羊湖野生鱼宴为特色,发展农家乐产业。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龙羊峡镇一条约600米长的东西商业街——龙羊大街上,约有10家写着卖“黄河鲤鱼、三文鱼、虹鳟”的店,还有一些写着“黄河三文鱼府”的饭店。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