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致企业融资难 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降近一半(2)
2018-06-13 17:16 来源:来源:华夏时报
5月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共计减少4215亿。5月新增社融7608亿,同比少增达3023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再度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至10.3%。
从结构上看,社融偏弱主因是表外融资的大幅少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汇票分别下降1570亿、904亿和1741亿,合计同比少增达4500亿。因此尽管企业债券净偿还434亿同比少减逾2000亿,但整体社融仍出现显著的同比少增。
对此孟祥娟分析认为,5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增规模大幅超出4月,显示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原表外融资通道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显著收缩,以表外融资大幅下降为代表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仍是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信贷、股票和债券的新增融资难以弥补非标规模的下行。
此外,5月M2增速持平于8.3%,M1增速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至6.0%,也从侧面印证了企业融资的压力。孟祥娟分析认为,以活期存款为主的企业存款同比少增933亿,构成M1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此外存款结构也显示出,融资较为困难的企业部门亦难以有效形成新增活期存款,印证了结构性去杠杆环境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社融收缩或影响GDP增速
在表外融资萎缩的影响下,5月社融增速下滑至10.3%,是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表外融资的调整才刚刚开始。
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将迎来一轮信托到期的小高峰,6月至12月到期的单一与集合信托月均规模为4923亿元。截至2017年底,资金信托中38.2%投向了贷款。
据此,兴业研究在其研报中分析,如果假设2018年6月至12月到期的信托中贷款的占比也为38.2%,那么6至12月到期的信托贷款月均规模接近1883亿。因此,下半年非标融资仍将面临收缩压力。
“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是名义GDP增速重要的领先指标,因此,社融存量增速的下降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引起名义GDP增速下行。截至2018年5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汇票在社融存量中的占比为14.5%,为了减轻非标压缩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发展替代性融资渠道(例如将票交所的票据纳入资管产品可投资的标准化产品序列)迫在眉睫。”兴业研究在研报中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