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地右手融资:万科等房企2018加速扩张(3)

2018-05-28 17:05 来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周转下“寡头”出现?


  将销售-买地-融资做到极致的,是碧桂园。急速高周转策略,令碧桂园在过去三年销售大幅增长,并问鼎2017年冠军。


  进入2018年,碧桂园对高周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其内部文件,强调继续提升高周转力度,在“456”模式即“4个月开盘、5.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基础上,继续提升。


  中原地产认为,这主要是针对三四线市场。碧桂园的标准化产品在三四线城市仍有市场,因三四线城市存在大量棚改货币化安置后的刚需购房群体。


  其他房企如中海、龙湖、泰禾、招商蛇口等也在2018年加快了周转。在5月23日的“2018中国房地产金融论坛”上,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指出,房企都要去做高周转,快速回收现金流,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对债务还本付息。


  目前相比一二线城市,很多三四线城市销售节点可以更快更提前,有的项目可能1/3就可以销售,有的可能盖了两三层就可以销售,有的甚至“正负零”就可以销售,那么三四个月现金流就可以回正,再去投入新项目。


  高周转意味着更高的杠杆。欧阳捷说,今年120余家上市房企平均负债率已超80%,去年则不到80%。


  这又会导致,“所有的房企都在加速跑,未来房地产市场会逐步走向一个寡头垄断的时代。如果不加速奔跑,就叫不进则没,以后就没有机会。”


  欧阳捷认为,未来房企的融资新门槛是50强,而不是百强。“大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中小房企很难获得融资,一般来讲差一点的企业(融资成本)在7%到8%,再高一点到10%以上,有的信托可能高达15%。”


  但是,行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对规模化竞争提出了反思。一位知名房企高级副总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不存在房地产寡头,未来也不太可能出现。


  他的判断依据是,房地产行业距离所谓的寡头也还很远。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偏低。寡头的定义是前三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而现在中国房企哪怕是万科市占率也只有不到4%。


  香港是全球唯一一个出现房地产寡头的市场,因为香港是单一城市,美国单一城市也出现过这种状况。


  未来,尽管行业集中度还会提升,几大房企的经营规模不太可能下降,但中国房地产也不太可能出现房地产寡头的情况。假设房价长期保持稳定,对行业的总规模也会有个理性的判断。


  另外一家龙头房企董事长则认为,单纯追求规模并不可取,房企应在规模和利润中取得平衡;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穿越经济周期才是王道。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