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贷催收通知惊现朋友隐私 通讯录被贷款平台获取(3)
2018-05-25 16:37 来源:来源:新京报
■ 案例
二中院
偏激方式引发索债型犯罪
昨日上午,二中院召开通报会,2015年至2017年该院共审理因民间小额贷款引发的刑事案件20件,涉及金额达1亿元。在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因违法暴力催收引发的命案:借钱未还男子遭催收者拘禁、受辱后跳楼自杀。
案例显示,2015年,魏某受其姐夫陈某所托,以其名义向邵某借款90万元,月息为1.8%。后其姐夫因生意亏损未及时还款,邵某委托王某等人向魏某索要欠款。王某等人在本市丰台区一大厦等地对魏某进行拘禁,限制其人身自由,讨要欠款。期间,有侮辱、体罚行为,在被拘禁的第七天,魏某跳楼自杀死亡。
2016年,二中院以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王某、梁某、吕某12年、10年、9年有期徒刑。
法官介绍,此案系因债务人缺乏诚信意识或没有还款能力未及时还款,债权人采用偏激方式暴力索债引发索债型犯罪。而在一些涉及高利借贷索债型犯罪中,还呈现出索债人员职业化、放债索债产业化、团伙作案的特点。
■ 分析
催收导致严重后果 贷款平台也应担责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认为,贷款平台与催收机构之间是业务合作关系,对其催收手段不了解,可视为普通商业交易。而如果贷款平台将借款者及其相关联系人信息提供给催收团队,则涉嫌泄露个人信息。
王永杰同时表示,如果贷款平台在明知对方可能会使用涉嫌违法的催收手段,仍然进行此项业务,也需承担连带责任;若频繁的催收行为导致严重的后果,则贷款平台与催收方都要承担责任。
催款为何会演变成刑事案件,二中院法官表示,首先借款人法律知识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此外民间小额贷款违法催收规避法律能力较强,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打击犯罪难度较大。
法官建议公众要强化法律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债务人遭遇违法、暴力催收行为应及时报警,积极选择法律救济途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左燕燕 实习生 卢功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