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网红店排队:鲍师傅等品牌店被曝请“托”(3)
2018-05-22 17:15 来源:来源:长江日报
每次购买后,充场者都前往街对面300米左右的集合点,凭小票退款,香肠则会被店长统一拿回店里继续售卖,为了“安全”,该店店长专门使用黑色塑料袋将这些香肠打包。当天19时许下起大雨,店家和工头商量,终止了活动。许工头以活动时间没有达到5个小时为由,每人只支付了30元酬金。按照工头此前的布置,记者将夹有扑克的100元现金伸进窗口,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钞票与扑克牌一同捏住,什么也没问,直接拿出纸质包袋,装了3盒子糕点交给记者。工头在一旁等待,看到记者出来,示意记者跟着他走。进了江汉路地铁站D出口旁边一处电梯上5楼,进了一间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小本子上统计下每人的排队次数,再将手中的糕点换成100元和扑克牌。同时,他用对讲机呼叫店里的工作人员,上楼将糕点搬回店内。之后的排队中,记者多次看到,一箱箱的糕点从店外送入店内。购买、兑换、再排队,在当天体验“充场”的12个小时内,这样的排队流程,记者反反复复操作了10次。
【记者对话排队“充场”组织者演的是顾客,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是“托”】有商家每天花近万元安排人充场;充场者如同演员需要演技突出……连日暗访中,记者结识多位组织充场的工头,对话中,这些工头们纷纷道出了充场活动背后的隐秘江湖。【对话一】18日,“文和友大香肠”充场现场对接的许工头,在光谷一家人力中介上班,他称这笔单子亏了,“如果不是朋友委托,根本不会接”。记者:为什么觉得亏了呢?许工头:这单子太小了,才10个人,每人抽成10元,也就100元。而我大老远从光谷赶来,在这耗了一下午,肯定亏了呀!记者:什么样的单子才是大单子?许工头:像房地产看房、大型公司活动、商场活动、演讲充场等要的人很多,一次几百人的也有,抽成也高。我一般做的单子最少也得50人。有些奶茶店和糕点店,每天会请人充场,特别是节假日,最少也要30个人起步,一天光花在充场的成本就有近万元。
【对话二】19日,在招牌显示为“鲍师傅”的糕点店门前,一名专门负责“拉单子”的陈姓工头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职业道德”,他更希望招学生参与。记者:干这行多久了?陈工头:有几年了,自己也充过场,慢慢有了资源,就决定自己做。我和这个店的老板合作3年了。记者:充场有没有窍门?陈工头:最重要是要有“职业道德”,老板花钱买你时间,你拿时间混老板钱,在队列里聊天,被我发现,要扣工资。要诚信,不能接了我的工作,第二天却不来了。记者:我做了一天,感觉也不容易啊!陈工头:那当然,“充场”就跟演员是一样的,你演的就是顾客。不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托”。一定要机灵,排队人少的时候,就多排几次。点单时不要直接就把钱一交完事,应该和普通客人一样,看下商品单,和服务员咨询产品情况。排队人多时,看到自己后面好几位不是“自己人”,都是真的顾客,就想个办法撤离,比如假装接电话等,一定要自然。
【社会学家、餐饮协会、律师等各方专家说法商家不应用噱头和虚假宣传来取胜】“充场”成为“网红”店的营销方式,但这种方式是否可取呢?华中师大社会学专家梅志罡分析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口碑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雇人排队,极大影响了路过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甚至吸引了一些非目标消费者,让这些消费者因为好奇而购买。商家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而不是用噱头和虚假宣传的方式来取胜。武汉餐饮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很多时候是有效的营销,大家会以为排队长的店一定就是不错的店。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国振律师认为,此种行为应该属于欺诈。对于雇“托”排队这种失信行为的处理,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可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监管部门要负起责任来,应将“雇托排队”纳入监管范畴。同时,他还提醒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不要盲从,对于发现的违法经营行为,要及时举报,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长江日报记者随后拨打了工商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进行反映,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对小吃店雇佣人进行排队诱导消费者消费的行为是否涉及违法,将由执法人员到现场进一步调查核实。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