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密集关停:为什么大城市缺口大?(3)
2018-05-16 17:10 来源:来源:央视财经
儿科又被俗称为“哑科”,医生与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病情,成为工作中费时费劲的一环。不管是疑难杂症还是头痛脑热,诊断起来往往都比成年患者更为费时。
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一项从2014年开始的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
北京市健宫医院副院长 冯雪:对于儿科这一块,我们实际上收支是不平衡的,这个也是儿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儿科的患者相对来说的话就诊时间长,我们真正一个儿科医生,一天能够看到的病人,数量应该是远远小于,其他科室能够看到的患者的数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姜玉武:公平地来看的话,应该说儿科的收费来讲,同样的一个项目,应该比成人至少高50%,我觉得才比较合理,你投入人力、物力不一样,像医保这样一些政策上,是不是有一些倾斜。
因为价格不合理,儿科收入低;加上风险高,压力大,儿科医生的岗位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姜玉武:像我们以前的好几个医生,都是当年的我们全北医最好的,排名第一的学生,毕业来到我们儿科,现在这样的几乎没有,好几年都没有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尚且难以吸引最优秀的儿科人才,像健宫医院这样的二级医院,儿科医生的招聘就更是难上加难。这家医院2016到2017年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56%,但医生数量却没有变过,两名多点执业的专家每周出诊一次,另外本院医生有3名,其中一名就是陈玉梅,她在十多年前就退休了,因为医院儿科招人难,被连续返聘到现在。
北京健宫医院儿科医生 陈玉梅:我主要负责新生儿的工作,42天体检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在门诊工作。
北京市健宫医院副院长 冯雪:同等同级的医生的话,我们儿科医生的薪资待遇,在全院是最高的,目前来说的话,在所有的医生的招聘当中,我们儿科医生应该是最难的。
那么,现在北京市的儿科医生缺口到底有多大?下一步对缓解儿科医疗资源将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
记者就这些问题联系了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但截至节目播出时为止,北京市卫计委仅向记者提供了文字回复:根据儿童增长情况,预估全市未来三年儿科医生缺口约1600人。
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每年培训100名基层具有儿科诊疗能力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到2020年,努力实现每个区妇幼保健院均建立新生儿科及儿科门急诊和病房,配齐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人员;加强财政政策支持引导,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放儿科病房。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推动部分市区医院改造儿科门诊和病房等。
时隔两年,《经济半小时》栏目再度关注儿科医生缺口的问题,首先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两年间,新一轮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破除了“以药养医”,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减负,同时也是对儿科医生的一种保护。但,改革终须下猛力,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眼下依旧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习近平同志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健康优先,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加强儿科建设。
我们知道,要缓解“儿科医生荒”,让儿科医生队伍得到有效扩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只有从眼下就做起,具体去解决儿科医生待遇低等现实问题,才有可能打赢这样的硬仗,才有可能挽回儿科诊室后继无人的颓势。
(来源:央视财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