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人持证上岗 艺人在线申请后现场考试(3)

2018-05-02 17:18 来源:来源:重庆时报


  “持证艺人”将受市民监督


  记者从成都市音产办获悉,首批持证街头艺人招募,一共持续四天,到4月20日截止。共有242名个人及114个团队申请,成都市文广新局委托成都市文化馆,从中筛选出团体和个人共100个,通过率不到三分之一。


  即便是通过考核领证后,街头艺人每年也将接受审核,内容包括演出频次和效果等,优秀者将获得奖励,表现不佳者将进行末位淘汰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表演证照后,街头艺人可以自由“求打赏”,不受文化执法部门干涉。成都市文广新局称,这一规定将着力实现街头艺人“打开琴盒收费”,打通街头艺术的“生存通道”,形成自循环的长效工作机制。


  成都市音产办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在演出时,乐器表演者可以将琴盒放在面前接受现金打赏,或者放置二维码;手工艺者可以在表演之余,将成品现场出售,“但不能提前做好后,带到现场卖”。


  成都市文广新局预计,在审核认证工作完成后,30个演出点位在2018年将演出近4000场。此外,试点点位还将根据街头表演的实际情况,相应进行实时调整。


  此外,所有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均将受到市民监督,如被发现有扰民、破坏公共环境等行为,将受到处理。


  音产办:


  持证考核为择优


  “对于街头艺人不是管,是规范,也是营造成都的街头氛围。”成都市音产办一名负责人说,成都作为室外表演相对活跃的城市,对于街头艺人进行持证考核,目的并非是“堵”,而是希望通过择优录取,选择一些能力强的街头艺人,使之成为“成都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联系到一位在成都街头伴唱的艺人大刘(化名),其表示听说过这一招募考核,不过,由于户籍限制,大刘没有能够获得报考机会。


  大刘说,街头艺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流动性大,成都市此次招募,却明确提出户籍、年龄等要求,“实际上很多真正职业的街头艺人,都不符合这个条件规定”。


  成都市文广新局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对申请人员户籍设限,主要是选拔一些能固定、长期演出的街头艺人,“所以提出户籍或者居住证要求,这样的表演者能够沉淀在成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成都此举,从出发点说,能够体现城市管理意识进步,从以往要求城市面貌整齐划一,到强调个性化和宜居,与世界接轨。不过其表示,在选拔时,当地应该适当给予弱势群体或者低收入者以“特权”,更多关注底层表演者,体现城市的宽容和包容。目前以户籍“卡”人的做法,实际与新政的初衷不符。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