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寒冬已至:国内手机市场活力大幅减弱(2)
2018-01-17 17:09 来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寒冬已至
调研机构GfK称,从某种意义上看,进入2016年下半年,中国手机市场资源快速集中,由原来的“倒三角”演变为“T”型格局,即头部品牌继续扩张产品线,高中低价位全线洗牌,腰部品牌空间大幅压缩、规模受限,小品牌与消费者形成断层,渠道难以渗透,市场活力大幅减弱。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分析认为,国内手机市场大格局已定,国外也初露端倪,没有根据地的手机品牌将越来越艰难。随着一线品牌在海外拓张延伸,国内市场的挤压越来越大的同时,海外空间也越来越小,留给魅族等品牌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
“谁倒闭也都不用奇怪,手机供应商风险控制能力越来越凸显,乐视手机的悲剧随时都可能上演”,老杳表示。
从全球市场来看,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发布的研究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总数较2016年成长6.5%,达14.6亿支;展望2018年,考虑既有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动能弱化,下游手机品牌商销售成本压力受到上游零组件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预估全球智能手机的生产成长率将只有5%,总数约15.3亿台。
与此同时,手机在产品创新层面持续面临着瓶颈。在OPPO副总裁吴强看来,2018年的创新点有异形全面屏、屏下指纹和人工智能在手机里的应用,厂商也会继续发力拍照领域的创新。夏普手机CEO罗忠生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2017年的全面屏之后,3D摄像头、AI、AR在手机里的应用都会是未来的创新发力点。
洗牌将加剧
2018年,手机市场无疑将迎来更彻底的洗牌。LG集团智能手机业务在过去11个季度连续亏损,集团副董事长赵成进在CES2018上表示,公司将不会按惯例每年推出智能机型。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LG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缩减手机业务的计划。
与LG处于同一境地的厂商还包括HTC、华硕、索尼等等。面对日益缩减的市场份额,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HTC去年将手机代工部门以11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谷歌,以降低运营成本。
危机感也笼罩着头部厂商。华为2017年虽然实现了“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领先”的成绩,但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其创始人任正非日前提出了“不能忽视低端产品保护市场空间的作用”,要求荣耀要面向年轻人市场,与走向高端的华为品牌形成双犄角,各自应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并签发了荣耀品牌手机单台提成奖金方案,激励荣耀品牌贡献销量规模。
在国内市场,OPPO也在改革门店,升级品牌,补足短板,同时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今年年初OPPO将进军日本市场。此外,在印度市场,OPPO、vivo也在不断调整策略。
一位功能机时代的手机品牌创始人日前感慨,二十年前靠手机赚得人生第一桶金,而今行业举步维艰,无论厂家、代理商还是零售商,辛苦一年不亏钱都要谢天谢地了。他介绍,2016年其开始转型做“人工智能+教育”产品,2017年7月已经关闭了所有国内手机业务。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