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回应监听事件:获取用户权限都是在合理范围内(3)
2018-01-09 17:21 来源:来源:雷锋网
网友的普遍反应是,如果不涉嫌侵犯隐私,百度、以及其他有相关操作的APP,为何要获取用户通讯录、短信等信息?
手机百度高级经理田彪对此向雷锋网做出相应说明,手机百度获取权限方面(上图左侧):
存储:主要是用来下载一些图片和离线看小说与视频时会用到
读取通讯录:是在社交和手机充值场景下的授权
摄像头:拍照搜索、扫码的时候使用
麦克风:用于语音搜索
短信权限:在方便用户使用登录和注册过程中自动读取短信,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此外,百度浏览器主要核心权限与手机百度差不多(上图右侧),只是增加读取日历以及设置日历提醒服务,方便用户使用。以及,如果用户对所授权权限仍有疑虑,是可以回到“隐私条款”选项,进行查看和更改的。
百度有“监听电话”这一功能吗?
对于此次争议的核心——“监听电话”一点,田彪对雷锋网表示, 谷歌在设计安卓系统的时候,从保密用户隐私角度出发,不会开放或者设计“电话监听”这样的API接口,且百度App敏感权限均需用户授权,用户可自由关闭 。同时,田彪解释称,“电话权限是一个大的权限,包括手机识别码、直接拨打电话、通话记录等,但无法做到监听电话。手机百度获取其权限,主要用于读取手机状态(READ_PHONE_STATE),观测手机还剩多少电量之类的。”
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很少有人真的这么做,因为太容易被发现了。“这种数据监听,然后上传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这个过程需要APP有调用录音的动作,APP代码就能识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手机端的安全软件就能发现,任何一个会程序逆向分析的人都能发现。”
此外,百度方面特别指出,百度手机浏览器和手机安全卫士均有一个骚扰电话拦截功能,但小米手机把这个功能翻译成了“监听电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的误解。
产业链问题如何防范
百度方面简单解释了黑产行业的运作流程:首先,不法分子利用运营商漏洞,非法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然后,再开发出访客手机号记录工具;最后,将工具和用户手机号等信息进行转卖。
也就是说,因为这些网页早就购买了黑产恶意代码,并植入在网站内,当你的手机处在4G网络下,只要进入网页,哪怕没有输入手机号或者注册登录,也能够被窃取信息。然后,这些不良的网站再雇佣客服,向消费者进行推销。
百度方面表示,很多上网用户通常不会记住网站域名,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搜索引擎上搜关键词,从而进入网站,当收到不法分子的来电后,自然会联想到网站的入口——百度。百度方面表示对此很冤屈,“这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但锅却由百度一个人来扛。”
指掌易移动安全专家刘苏此前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曾表示,市面上常见的手机,无论是安卓机还是苹果机,对获取麦克风权限的 APP 都会有明确的列表,这种应用也不在少数。在手机被 root 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窃用麦克风行为,但这只是少数,大多数手机并没有被越狱。另外一种情况是,移动终端环境下会存在系统层面的漏洞,如果被利用导致植入了木马或病毒,窃听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也不适用于大部分手机。
如此来看,百度在主观上是没有意愿窃听用户信息,但当用户手机被恶意攻击、平台遭遇不可抗力时,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仍旧无法得到保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