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掌门人:儿子和王思聪很熟 接班太辛苦了(5)
2017-12-25 16:56 来源:来源:公司进化论
华西村的改变
不分华西人外地人,同工同酬
由于华西村人在外就业后,将失去股息、分红等收入,“华西模式”也被贴上了封闭的标签。
“以前华西村太穷,外来的姑娘不愿意嫁。后来条件好了,又不愿意外嫁。大家都在村里,婚姻大多数通过介绍,一来二去,就导致大家都成了亲戚,也就造成了外界的家族统治印象。”华西村民史宇杰表示。
“过去,老书记吴仁宝比较强势,连自己的儿子在外面就业,都被叫了回来,以至于外界形成了华西村封闭的印象,实际上老书记对村民并不强制,只是希望华西村能够发展好。”江苏华西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振华介绍。
“我哥哥在外就业被叫回来后,我干脆就不想了,直接就回村了。”吴协恩回忆,自己从部队转业后,也曾有在外工作机会,但最终选择回村。
据吴协恩介绍,华西村一直以来并不封闭,早在其父亲时代,就提出“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现在是“只要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
由于吴仁宝之后,由吴协恩接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网上出现了许多“世袭”的质疑。此外,吴协恩的许多亲属在村委和集团担任要职,外界认为,是吴氏家族对华西村垄断。
此前据媒体报道,华西村党委副书记、曾长期担任吴仁宝秘书的孙海燕回应称,老书记是不是家族式管理,要看老书记整个家庭在华西集团的股份占多少,实际上老书记全家在华西集团所占的股份连一个零头都不到。“如果他姓吴,没有才而用他,这不是实事求是;如果因为他有才,姓吴,但不用他,也不是实事求是。”
对于外界认为华西村处于世袭制,吴仁宝家族控制了华西村的绝大部分资源的说法,吴协恩表示,自己家族总共持股比例仅为0.43%。
多位华西村村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吴协恩当选村委书记,是根据村民自治管理办法选举出来的,并非世袭。在当时投票时,吴协恩得票100%,吴协恩自己给自己投了一票。
“当时,我父亲问我,协恩,你还自己给自己投了一票嘛。实际上,我当时也做了思想斗争的,但觉得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村民又凭啥相信自己能带领好整个村。”吴协恩回忆说。
在吴协恩2003年当选华西村村委书记后,与周边村的矛盾,是其要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新举措,逐步纳入周边20个自然村,组成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
“刚开始合并后,发现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太多,反而带来了污染,后面各方面有所改善。”一位周边村村民向记者表示。
吴协恩表示,改革开放是先富带动后富,主要不是分钱,而是要帮助周边村村民提升致富能力。“现在,华西村每个月8号,准时向周边村村民发放福利,从来不拖欠,加上每年的基础设施等投入,每年华西集团要投入上亿现金。”
“当然,华西村并非完美,这些年一直在变革。”据吴协恩介绍,今年是华西村三年改革的开局之年。华西村实施制度、用人、股份三项改革,不再区分华西人和外地人,所有岗位一律同工同酬。
为更好地激励外聘人员,改革还明确对其中优秀的要给予股权,外来员工也可以掏钱购买现金股。
据华西集团介绍,华西集团外来员工比例逐渐上升,企业高管中39%是外来的,年初中高层干部中57%是外来的,至年底增至59%,员工队伍中超过92%是外来的。
一位来自河南的95后女工表示,以前觉得华西村人毕竟是本村人,多拿一些也是应该的,但心里偶尔也觉得不平衡。“现在同工同酬,全凭本事了。”
“这些年,华西村并不封闭,这些年也一直在改变,确保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华西村和其他一些农村不同的地方。”吴协恩强调,不管怎么变,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会改变。
“如果从私心角度考虑,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接班,这太过辛苦,但如果我的孩子真有这个能力,我也不会阻拦。”谈及未来接班人问题,吴协恩表示,目前华西村旗下公司接近300家,总资产500多亿,担子非常重,单独培养一个接班人,风险太大。而采用赛马的方式,选择真正的人才,才能确保华西集团的长远发展。“我们对各个公司老总一项重要考核,就是要发现青年人。”
2003年至今,吴协恩已担任华西村和华西集团“掌门人”14年,但在村里,人们仍然习惯称呼他为“新书记”。“我希望,将来我退休后,村里人也能称我一声‘老书记’。”吴协恩说,这是自己目前最大的愿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