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回应近期市场热点:与浙商产融无关联关系
2018-05-04 15:21 来源:网易
中国证券网讯 近期,浙商银行备受市场关注。
一则,近些年来该行资产扩张迅速,市场有些声音认为该行业务激进、表外业务平台未完全分割;二则,由于为宝能相关项目提供配资等因素,让浙银资本(全称浙江浙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现身于台前;三来,上月该行行长刘晓春的“提前离任”,更是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
针对市场种种疑问,浙商银行副行长兼董秘刘龙等高管昨日接受了本报的专访,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上证报:近期浙商银行因刘晓春行长的离任等变动,受到市场和舆论高度关注。对这一调整,之前是如何考虑的?对于刘行长的“提前离任”,一些评论认为公司公布的理由“很牵强”。
刘龙:浙商银行董事长和行长是浙江省省委管理干部,浙商银行是省属企业。一般省属企业董事会是每三年进行换届,今年换届(刘行长离任),确实是因为年龄原因,也是尊重他个人意愿。至于刘行长是否要去其他地方任职,我们未曾听说。
在董事会换届和组织部宣布人事变动时,刘行长公开发言称:“在浙商银行工作期间,董事长的宽厚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我在浙商银行的期间非常愉快,也很有成就感,让我觉得职业生涯非常圆满。”
晓春行长用俗话形容是“智者无忧”,他是一位专家,也是学者型领导。他在浙商银行提出了“全资产经营”战略,非常契合金融发展现状。浙商银行近年来抓住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使得全行资产规模和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将浙商银行作为该省金融龙头企业之一。在浙江省金融“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希望浙商银行2020年总资产规模能够达到2万亿元,这表明在浙江省金融机构中,浙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的定位不会变。
上证报:一些市场人士评价浙商银行这些年来业务增长过快,尤其是与浙银资本的合作非议颇多。对这个平台,最初是如何定位的?是否已与浙商银行完全切割?去年为何“升级”为浙商产融?
刘龙:实际上,浙银资本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浙银资本应运而生,因为介入了一单知名度高(编者注:为宝能提供资金)的业务,引起广泛关注。
所以第二阶段,浙银资本股权转让给独立第三方——银泰集团,这是浙江省知名企业,当时他们也有意向设立类似的投融资平台。市场上说浙商银行“请银泰代持”,没有这么回事。
第三个阶段,银泰由于有了其他选择,故在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浙银资本股权,最终由浙商产融买下股权。
到目前为止,浙商银行与浙银资本已完全隔离,没有员工在浙银资本兼职和任职,浙商银行也没有任何人持有或者控制浙银资本。
浙商产融(全称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是由浙商总会提议发起设立,旨在动员全球浙商力量,为全球浙商服务。沈仁康董事长是浙商总会副会长兼任投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长弓副行长是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他们在(浙商产融)成立时协助过一些工作,市场由此可能存在误解。
浙商银行与浙商产融在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独立,不存在浙商银行人员在浙商产融持股或交叉任职等情况。浙商银行仅与浙商产融有三家股东重复。
浙商产融成立时需要“招兵买马”,浙商银行也确实过去了五个人,但这五个人之前就经过离任审计、完全解除了劳动关系,人员隔离得非常清楚。
作为商业银行,我们与浙商产融开展业务,遵循基本的商业原则,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合作条件也不能优于第三方,对所有客户都是公平的。
上证报:浙银资本的宝能项目和浙商产融的中天金融是市场关注的项目。对此,浙商银行如何解释这件事?
刘龙:关于中天金融通过浙商产融配资,来收购华夏人寿这件事,我们看到消息后,在全行进行了排查,没有发现浙商银行任何经营单位报送该项目申请。可以确定地说,我们既没有研究,也并不知晓这个项目,是“躺着中枪”。
宝能收购万科股权项目是件旧事。我们跟宝能之间的合作,是用合同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包括劣后级资金来源、资金用途都非常清楚,并监督资金该去的地方。
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仅用于钜盛华整合收购非上市金融股权,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浙商银行优先级资金在劣后资金先行到位后发放,并按合同约定予以支付。
项目引起广泛关注后,宝能有意向提前终止该笔业务,已提前偿还10亿。尽管这笔业务的收益高,但如果客户正式提出申请,我们也会尊重客户的意愿提前逐步终止。
上证报:对于乐视融资项目,据说2017年已列入不良贷款,并计提拨备。这个项目具体情况是什么情况?
刘龙:我们与乐视有5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其中4笔都已到期还清,1笔业务将近8亿元已被列入次级类并计提相应拨备。
首先要说,所有项目审批都是按照我行流程执行,乐视项目并无任何特殊;第二,我们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评审过程中一共设计四十余条审查要点,乐视网相关业务的申报方案中,有六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总体来看仍符合我行的业务准入条件。
我们的质押成本价现在大约7块多。投乐视项目的时候,正好市场出现“资产荒”,我们的价格与当时其他金融机构做同样业务的价格相比,应该来说是公允的。
如果按照现在乐视网股价处置,损失约30%-40%,减值准备已按照40%计提。目前经营部门和保全部门根据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准备了相关处置方案。
上证报:一些观点对张长弓副行长的工作思路颇有争议,据说在风险偏好上还与刘行长存在分歧。对此,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听说张长弓行长也要离职?
刘龙:长弓副行长是位专家,在市场也有较大影响力。他在我行工作三年多,做出了很大贡献,带出了一支队伍,也培养了一批人。
说到项目出风险,我想银行业务要做到“零风险”,没人有这个本事,目前我行的不良率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是最低的,除了乐视这单业务风险。我行无论是贷款,还是其他投资类业务,不良率都比较低,长弓行长并无离职意向。
上证报:此前,浙商银行在“全资产经营”战略下,总资产规模扩展较快。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业务扩张开始放缓,净利润增幅回落个位数,那么未来的经营思路是什么?
刘龙: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发展较快,业绩增幅较大,也是历史造成的,是浙商银行跟自己历史水平相比。
这两年发展比较好,是内外部环境联合推动。从我行内部来看,连续补充了资本,为发展腾出空间;第二,由于过往资本约束,很多业务只得先储备下来,资本补充以后,很快业务就开展起来。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些事必须放到历史中来看。
从现在数字来看,我行资产中贷款占比、应收账款投资和同业投资占比跟同行比例基本一致。原来我行是以公司业务和小微服务为主,当时经营策略叫“一体两翼”,即以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和投行业务为两翼。后来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对符合市场规律、符合银行发展方向的资产,就进行必要配置,但从存量和现在占比来看,是正常的。
在现在的监管环境下,首先,我们希望房地产和政府平台项目融资额绝对值和占比都不提升;第二,要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向实体经济倾斜资源,特别是普惠金融。在公司业务中,从总资产端来说,服务实体经济、上市公司、智能制造企业等方面,还是继续深耕细作。
从负债端来说,零售占比较低,是我行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未来最大的增长点。这几年,零售端负债增长比较快,每年基本都翻番,但是零售存款占比也只有6%-7%,今后若干年,应该每年会上一个台阶。
其次是行政事业机构业务,原来占比只有5%-6%,去年已上升到10%以上。在负债端成本上,我行本来就没有优势,但是市场利率化后,存款公开招投标,对我们来说(这些业务拿到)就是增量,所以行政事业机构业务占比我们每年都能提升。(魏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